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相关栏目:早教

对于孩子的分享行为,家长们是不是这么做过?我们先来看个案例。

佳佳是个5岁的小女孩,父母经常试探她大方不大方,有时就会跟她要吃的东西。佳佳每次都给,可是大人并不是真要。有时,父母为了培养她的分享精神,遇到好吃的东西,都要她先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家里的长辈每人分一份,结果常常是长辈们谁都不吃,都夸孩子懂事、大方。孩子送了一圈,一点没有少。这样做的结果是,佳佳很愿意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家里的长辈,这样既能得到夸奖,自己的零食又一点没少。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说道:“佳佳,快把你的薯片拿出来,分给叔叔和阿姨吃。”佳佳一听,立刻高高兴兴地给大家分薯片吃。客人直夸佳佳懂事、大方,佳佳很高兴。当她把薯片送给阿姨时,阿姨表示感谢,又把薯片还给了佳佳,可是和阿姨一起来的叔叔却吃了下去。佳佳一看,生气地说道:“你怎么那么馋,吃了我的薯片!”把客人弄得非常尴尬。

作为家长,不要试探孩子,一旦试探,就要进行到底——把要到手里的好东西吃掉、好玩的东西玩起来,千万不要“忽悠”孩子!

其实,家长们以为这是在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但是不是,这是在试探孩子,在“忽悠”孩子。这样做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反而容易扼杀孩子的分享意识。

教育专家认为,分享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外人对这个孩子的评价是“大方”或“不抠门”,而是让孩子从内心里感觉到分享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在与他人的分享过程中处理好人际关系,体会到交往中所拥有的快乐,从而达到心灵沟通的美好感受与满足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

如果爷爷向孩子要糖,孩子给了爷爷,爷爷就接过来了,将糖放在嘴中,高兴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夸赞糖的味道好,并感谢孩子的慷慨,这对孩子分享意识的建立会起到积极的、正面的作用,因为孩子从爷爷吃糖的快乐表情中体会到自己把糖分给爷爷吃的价值,别人的快乐也感染了他的情绪,这是分享带来的快乐。可是若是又把糖还给孩子,并说是“逗他玩”,孩子会把糖收同来,会觉得大人不应陔跟自己抢糖吃,这样又形成了自私的心态。

上一篇:从小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
下一篇:鼓励孩子去结识更多的好朋友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七姨分享 时间: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