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这么做 孩子自信心将被扼杀

相关栏目:育儿

自信的孩子阳光向上,连走路都伴随着威风,不自信的孩子则表现唯唯诺诺,说话都显得有点消极悲观。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充满这自信,绽放人生。可是现实中,家长的一些行为影响着孩子的自信心,下面就给各位家长分析一下。

1.家长过度保护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里人更是把孩子捧在手心,犹如掌上明珠一样珍爱,呵护备至。每天不止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起居,把家务全揽上身,还要管孩子的学习,出门来回接送就怕孩子一个人不安全。

家长可曾想过,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反倒是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到孩子上大学要离开父母,就要开始担心孩子的生活无人照料,在学校与他人的交往,在社会的做人做事方式样样担心。所以呢,爸爸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不必过度保护,而是要教会孩子自己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他人。

2.家长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

由于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在家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做点家务,比如洗个衣服,洗个茶具,扫地拖地擦窗户,妈妈理所当然认为孩子不会,连放手给孩子做的机会都不给。

其实,很多事情像这些家务,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只是他有没有替妈妈分担的心。家长要对孩子有信心,相信他可以把家务做好,父母可以在一旁观看,发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及时纠正,这样下次孩子就能做得更好了。其他事情也一样,父母要适当放手,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把事情处理,也有利于培养孩子树立对自己的自信心,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

3.家长自认为的对孩子好

相信家长都对孩子说过,“我是为你好”这样的话语,有些时候并不然,这也是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误会发生口角的原因之一。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16岁的斌斌想跟同学出去看个电影,票都买好了,结果临出门的时候被妈妈阻止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为你好”,斌斌只好无奈的回到自己房间。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却搞得这么不愉快,父母的这种心理,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对自己想法和一些决定没有信心,觉得不被采纳被否定,甚至演变成没有主见,盲听盲从。说明平时父母跟孩子的沟通多么重要,只有通过沟通交流,爸爸妈妈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教会他分析利弊,明辨是非,并且要对孩子有信心,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家长不必过分保护孩子,有些事情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遇到失败和挫折,就教会他哪里摔倒哪里爬起来,再来一次,直到完成了为止,让孩子对自己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上一篇:大人处处约束 孩子听话才怪
下一篇:孩子性格文弱 原是宝妈的错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意义吧分享 时间: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