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要给孩子灌输忍为美德的思想

相关栏目:早教

近来,日本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遭到世界各国的指责,而日本的反应似乎比较软弱。之所以这样,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日本人不善于吵架。

著名评论家笠信太郎在《事物的思维方式》一书中,以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开头:“英国人边走边思考;法国人思考过后再起步;西班牙人走过之后再思考。”各个国家思维方式的差异跃然纸上。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孩子的吵架方式上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笠信太郎在书中这样写道:“美国人用‘手腕’来吵架;法国人用‘嘴’来吵架;日本人用‘忍耐’来吵架。”

美国人认为,吵架是对方对自己的重大挑战,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有时甚至要诉诸于武力来解决。美国人是一个强调自我的民族,孩子受了欺负回到家中哭诉,父母通常会鼓励孩子鼓起勇气,战胜恐惧,再次投入“战斗”。英国人和美国人属于同一种类型,在他们看来,“决斗”是维护自己名誉的正当和有效手段。

与此相对,在个人主义根深蒂固的法国,动手打架被认为是最愚蠢的事情。诉诸武力的暴力行为在他们看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会遭人耻笑。因此,两个孩子打架,大人们通常会将其分开,却劝说孩子们用“嘴”去攻击对方。换句话说,当发生争执时,法国人木提倡用武力解决问题,而是要用“嘴”、用理论去说服对方。连萨特(注: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拒受。)和加谬(注: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这两位文学大家的争论,采用的都是彻头彻尾的理论站。这种用理论来武装自己,坚持自己观点的做法,恰恰是法国人国民性的体现。

欧美人打架,形式上虽有不同,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回避对立面,通过努力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对方认可的。与此相反,日本人则是尽量避免争吵,因为只要打架,双方都会蒙受损失。谁对谁错暂且不论,打架本身就是十分错误的。因此当发生争执时。日本人采取的大都是回避矛盾的焦点,收回自己的主张。

日语里有个词叫做“顺水而去”,意思就是过去的事情就让它顺水而去吧,既往不咎,一切重新开始。讲的就是日本人的这种避开争端,寻求和解的思维方式。

我用这么长的篇幅谈了世界各国的吵架方式,是因为吵架方式反映出来的思维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日本人这种回避矛盾,求得和解的吵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争端,营造了祥和的社会气氛。

但是,这种压制自我的教育方式,最终会使得孩子内心的积怨无从发泄,这也是导致家庭暴力和学校暴力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要鼓励孩子们吵架,只是希望孩子们不要只是忍耐,而要学会堂堂正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正视矛盾的对立面,并努力去解决它。

上一篇:孩子早期的情商发育是怎样的
下一篇:让孩子远离攀比之心有方法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妻儿分享 时间: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