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应该放正自己对幼儿的态度

相关栏目:幼儿园

已有的研究表明,父母或者教师(以下统为教育者)对幼儿期望不同,对幼儿的态度、接触方式等也会不同。

当教育者对幼儿抱有较高的期望时,教育者会给幼儿更多的学习、表现和锻炼的机会,经常地提问他们,对他们有更高的学习和行为要求,幼儿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此时幼儿教育者与幼儿显得融洽,不仅在语言上对幼儿进行鼓励,而且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给幼儿更多的积极的鼓励。

但是,当幼儿教育者对幼儿形成了消极的期望时,在与教学有关和无关的方面,幼儿教育者都会倾向于对幼儿消极对待,对幼儿学习没有要求,不耐心解答幼儿的问题,给予的批评多于表扬,教育者对期望低的幼儿的反馈远不如对期望高的幼儿那么精确和详细,教育者也很少运用身体语言来鼓励幼儿。

低期望值的教育者会经常贬低幼儿,认为幼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些话会经常挂在嘴边:“你就是这么笨了,怎么教都不会,人家某某什么都会,就你不会”“你和别人一样大,为什么别人会你就不会,好好跟人家学一学”。就算教育者不是存心伤害幼儿的自尊心,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幼儿从教育者的话中听出的不是教育者的内心想法,而觉得那是批评和指责,那是教育者不喜欢自己的表现。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幼儿只能沉默、只会伤心,从此对什么都失去信心与兴趣,没有发展。

教育者应该确立合适的期望值,不过高或过低期望幼儿,用正常合理的心态对待幼儿。

最后,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对幼儿有过高的期望也不可取。确立过高期望值的教育者不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与年龄特点,不顾幼儿的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其个性发展,会损害幼儿心理健康。

上一篇:幼师应公平热情的对待孩子
下一篇: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依依儿分享 时间: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