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更怕滥用药物

相关栏目:早教 相关内容: 用药

据报道,儿科上呼吸道感染80%是由病毒引起的,因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但在实际的治疗当中,80%-90%都要辅助使用抗生素,这很容易造成菌群对药品的耐受性。

小儿早搏在临床非常多见,其中大部分是良性早搏,不会对心脏造成器质性损害,因而不需要使用药物,然而临床上医生在用药方面十分混乱,有的医生不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而且使用疗效好,因而毒性也大的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都有不良反应,而且越是对儿童,危险性越大。美国从1989年开始进行了一个大范围的心律抑制实验,本意是为了观察抗心律失常药在抑制心律失常方面的远期疗效。结果实验进行一半时,被迫停止。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服用药物治疗的这组病人的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比没有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对照组高出3.6倍。相当一部分人实际上死于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从患病儿童的家长方面讲,也存在着滥用药物的倾向。有的家长过于紧张,小孩一有点头痛脑热就要求使用静脉点滴抗生素或者多种药物联用。有的则过于草率,小孩一有病,就凭经验给小孩吃药。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功能很不完全,代谢、排泄能力较差,若滥用药物,往往会产生不良反应,严重的还可致残、致死。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新增的3万余名聋儿中,“药物中毒”是人为致聋的首要因素。

滥用药物

而调查显示:“药物中毒”已成为我国儿童可能遭遇的三大意外伤害之一。

门诊中儿童因滥用药物受到损害而前来就诊的情况并不少见。因而建议家长给儿童用药时,不要自作主张,而一定要由医生明确诊断之后依据具体病情而定。

专家特别提醒广大患者儿童的父母,如果在给孩子用药时遇到下面的情况,则一定要谨慎:(1)慎用外用药。婴幼儿皮肤、黏膜的相对面积大于成人,且黏膜娇嫩,皮肤角质层薄,药物吸收快,有些药物如新霉素膏、阿托品滴眼液等外用制剂可因透皮吸收较多,而引起全身不良反应。

(2)慎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对小孩感冒发热,确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是,12岁以下的儿童要慎用。

英国卫生部门经多年调查,确认12岁以下儿童,服阿司匹林容易患瑞氏综合征。瑞氏综合征开始时发热、惊厥、频繁呕吐,最后昏迷、肝功能受损害,很容易误诊为中毒性脑病或病毒性脑炎。儿童患流感、水痘时,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瑞氏综合征的机会,比其他情况要高25倍。

(3)忌服速效感冒胶囊。速效感冒胶囊,因其疗效快、服用方便而成为感冒药中的佼佼者。但是,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肝脏解毒功能也不够健全,在感冒发热若服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脏损害。

(4)忌滥用抗生素。抗生素虽有抑菌的突出效用,但对人体的损害也是比较严重的,主要是对肝、肾、听神经,甚至对血液系统也有损害。小儿服用后,即使未出现明显的损害,也会显得身体很虚弱,所以不要轻易服用;非用不可时,一定要控制用药量,不要长期使用。

(5)忌用氨茶碱。非用不可时,应严格按医生指导掌握用量,超量会导致氨茶碱急性中毒,出现烦躁不安、出虚汗、心动过速甚至休克死亡。

婴儿忌用药。①呋喃口旦啶: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为手、足皮肤麻、胀、痛感或蚁行感,并逐渐向躯干伸延,严重时手拿不住东西,足背抬不起来,感觉全部消失,皮肤粗糙、冰凉、不出汗;②四环素:引起呕吐、腹泻、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黄染,并有终生不退的可能,骨骼生长迟缓,小婴儿还会产生脑水肿;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致脑水肿,引起胃溃疡、肠黏膜坏死或穿孔、骨质疏松、眼晶状体突出、高血压;④甘草制剂和麻黄碱:一般应禁用;⑤维生素D:服用不宜多,否则引起婴儿高血压;⑥硬脂酸和红毒素:可引起胆汁郁滞性肝炎,初起时眼白发黄,严重时全身黄染。

新生儿忌用退热药。新生婴儿比较容易发热,这是因为新生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热功能都较差。当生病、环境温度改变或喂水不足时,都可引起发热,如果此时随便服用退热药,往往会招来大祸。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很差,在服用退热药后,常可使体温突然下降,出现皮肤青紫,严重者还可出现便血、吐血、脐部出血、颅内出血等,可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等)是新生儿的禁用药。处理新生儿发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退热,如暴露肢体、枕冷水袋、乙醇擦身等等。应注意的是体温一旦下降,应立即停止降温,以防继续下降而导致体温不升。

上一篇:什么是打鼾
下一篇:别给幼儿用松紧裤带

扩展阅读: 新生儿 降温 物理降温 肝功 婴幼儿 发热 高血压 维生素 幼儿 忌用药 用药 水痘 肝炎 流感 婴儿 感冒 惊厥 腹泻 脑炎 头痛 呕吐 咳嗽 发育 骨质疏松 滥用药物 烦躁 休克 儿童用药 婴儿体温 婴幼 小儿 新生儿体温 新生婴儿 水肿 激素 烦躁不安 生儿 生长发育 生长迟缓 皮肤青紫 肝功能 釉质发育不全

来源:宝妈分享 时间: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