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绘画教学初探

相关栏目:早教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可观的发展,《工作规程》的颁布更使幼儿教育上了一个层次。但是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尤其是在大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淑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而我们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幼儿自己画的画,一幅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稚趣,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形式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思维和情感,并且充满了想象和创造。

每个幼儿的画应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富于想象,有的工整,有的粗扩,表现了幼儿对生活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作为绘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

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验调查分析中得出:(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象非象;(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

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4-6)大班幼儿的画面一般很丰富,且与主题有关,能用多种色彩作画。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把前一阶段(3-4岁)时所绘的基本形状有选择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图像,企图使涂写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心中的形像,企图使涂写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心中的形象。

这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美术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幼儿也正处于从象征中事物的象征期过渡阶段,且已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尝试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原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大班进行。

《规程》对美育(包括美术教育)也明确提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并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因此我按照幼儿绘画发展规律和实验调出分析的结果,并以《规程》为指示,对大班幼儿绘画教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手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中,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并摸索绘画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美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的画成为真正的"儿童画"。

二、课题的特点:

本课题主要从绘画教法的改革方面着手,在幼儿发现、感受、表现美的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使幼儿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绘画创作、表现能力和评价作品能力。

第一阶段中,我设计以通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

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 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过对比观察法观察实物(如欣赏生活中的大自然、美术作品等),用对话法引导幼儿欣赏、。诗歌等,让幼儿在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的同时,提高观察和欣赏的能力和兴趣。

第二阶段是设计通过多种绘画教法(如写生画、简笔画、意识画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积极进行创作构思,让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启发引导他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画出来。

第三阶段中,通过幼儿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的评价,也就是用自评和互评两种方法来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各种意识。

三、遵循的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握幼儿审美特点,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激起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对美的追求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在力,并贯穿于观察、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审美性在美术教育中特别重视,主要旨在增强其独创性,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2、积极性原则:

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引起和保持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主动的态度。使它们热忱投入美术活动,情感与智力各个方面活跃起来,各种潜能充分发挥,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喜爱美术,乐于从事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萌芽中的兴趣,保持、引导、发展它。并有意识地向幼儿展示新的领域,开阔视野,提出新的美术活动形式和方法。

3、发展性原则:

幼儿美术能力是有规律地由低到高呈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创造首先是一个过程,它又是美术的根本特点,对幼儿来说就是要"自己想,自己做。"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用线条、图形和色彩等,将自己头脑中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美术形象。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能诱导幼儿进人创造的过程,使幼儿学会观察、体会,并表现出来。

①具有主体性:要保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勇于探索和尝试。

②具有操作性:要注重实际动手,让幼儿随时去动手实现他们的创造愿望。

5、差异性原则:

针对各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不同,幼儿的美术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对此需创造条件,给予不同的指导,使他们得以发挥。

在同样的教育要求下,要考虑要到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发展自己。

四、课题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l、基础现状调查:

从全国120名大班幼儿意愿画《秋天》的实验调查、分析得出:幼儿的绘画技能和表现水平表现基本处于同位。普遍存在:作品缺乏新意,所表现的都是教师以前示范教学过的内容(如同类型的树、花、鸟和单个人等),幼儿的思维局限于所学的知识、缺乏想象力的创造力。(如:见附页2中的代表性作品C)。

2、确立实验班:

从全园中,确立大一班(40名幼儿)为实验班,大二班(40名幼儿)为平行班,进行一学年的实践探索。

(二)实验阶段

(l)学会观察: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幼儿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和兴趣。

例:有一次在室内活动时,突然下大雨了,幼儿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过去,有的还甚至嚷起来:"下雨啦!"我说:"你们想看雨吗?""想"幼儿的回答声高出平时好几倍。于是我带着幼儿撑着伞去雨中散步,并引导他们看天空、地上、人的变化。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兴致很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情景,如"地上开小水花了","树发亮了"等。

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在幼儿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如不作提示或启发,则幼儿的观察往往是肤浅的、零乱的。教师用语言组织和帮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以写生画《树》为例:带幼儿去公园观察树,采用对比观察法,先引导幼儿比较说出各种树的大致形状,如问:"松树远看像什么?冬青树像什么?"这样在比较中幼儿很快注意到对象的主要特征。

再启发幼儿比较观察这两种树的高矮、颜色的不同等。还可以从远距离观察到近距离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学习,使幼儿在老师充分引导下逐步学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静到动的观察方法。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

在观察阶段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去理解,感受美的事物,从而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为绘画创作活动打下另一个基础。

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幼儿欣赏的事物或作品。

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如欣赏美术作品《向日葵》(凡·高)、钢琴曲《四小天鹅舞》等,也可以是略高于现在幼儿水平的幼儿作品等。让幼儿有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

其次,用对话法指导幼儿欣赏作品。以往长期的灌输法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音乐、语言等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幼儿,缺乏自身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

采用对话法,让幼儿与教师、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关系。例:欣赏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教师引导幼儿从内容、形式、方面进行局部和整体的欣赏。

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而且教幼儿提问题。如从内容方面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姿态?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天的什么时间吗?"等等,从形式方面的提问:"画面上有哪些线条?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用了哪几种颜色?"等等。

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教师在引导幼儿对作品的各部分的形式进行感知、体验后,可用以下方法引导他们体验、理解作品的意义。

请幼儿闭上眼睛,把自己假想为画中的人物,然后跟着教师所说的话想象:"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我的身体很放松……我的周围有一些人,他们在说话……阳光照在身上很温暖……许多绿色的树……水……真舒服……"通过这样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2、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构思。

大班幼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充分引导幼儿联想起已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例: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中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幼儿日常物理学中感知过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设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

就是要让幼儿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想的不一定能完全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以便使幼儿的练习和表现更进一步。

首先,不同能力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幼儿,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

例:画《活动人》(教案见附页3),即请幼儿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而是让幼儿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绘画要求。

其次,为幼儿提供大量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除蜡笔、水彩笔外,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作品的特色来。

例: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幼儿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我采用手指画。脚印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例: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幼儿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幼儿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的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还创造了许多以前未学过的新形象。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幼儿就随手捡了枯树枝、石块、小棒等废物几个人商商量量地画了,使幼儿的兴趣性明显增强,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精神。

又例:在《画音乐》(教案详见附页4)中让幼儿听一段音乐(如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在完整欣赏几遍后,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作品的美。让幼儿闭上眼睛,耳听音乐,跟着教师想象:"哇,这里的景色好美呀……听!是谁在唱歌?……我很高兴!……"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并鼓励幼儿用绘画语言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

幼儿凭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体验无拘无束地绘画,不同幼儿所表现的画面内容和形式明显的不同,富有个性特色,如有的用冷暖色、线条或抽象图案来表现,有的则结合日常生活内容来表现等。

3、评价作品阶段:

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过程循环往复,不断向前的过程,评价作品是幼儿重新发现美的阶段,并且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提高阶段。当幼儿经过一番努力,独立做出一幅画以后,渴望得到他人对他的肯定和赞评,因此评价幼儿的作品将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积极性、审美意识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

评价幼儿的作品,我主要从幼儿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1)幼儿自评:

就是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和想法,只有当幼儿的讲述遇到困难时,教师才可以适当指导。

例在《画音乐》的讲评中,有的幼儿用抽象的图案或冷暖色块、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幼儿一时难以表述,教师可引导他说:"你用的这种颜色是冷的还是暖的?感觉怎样?""这些线条起伏真大,一会儿上一会下,好像谁在跳舞?"等,逐步让幼儿学会讲述自己的感受。

(2)幼儿互评、欣赏:

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别人的作品,了解别人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验到美感,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意识,因为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所感受、理解,这是一个能动过程。

例:在简笔画《鸭子》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学习一笔画的方法画了鸭子的动态,虽然幼儿画得不工整,但画的姿态不一,稚趣可爱。

幼儿互相观看,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并讲讲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如幼儿说:"他画的鸭子在睡觉"、"我最喜欢那只在跑的鸭子"、"那只鸭子只有一条腿"等,有时幼儿的评价并不正确或表面化,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画面的布置、颜色的搭配、形象的表现等方面来评价作品,这样既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五、实验效果

(一)幼儿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通过一学年的实践证明,对大班幼儿所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是可行,也是必要的。与平行班对照,在同要求的作品中,平行班幼儿的作品缺乏想象力,"老师没教过,我不会画"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在实验班中,幼儿能大胆参与绘画活动,画面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富创造性,作品极具幼儿个性特点,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二)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和品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l、观察力和欣赏能力的发展。

实验班与平等班对比,实验班的幼儿观察和欣赏能力发展较快。幼儿在日常生活会仔细观察各种事物,并从中体验到美感。如自然角的种子什么时候发芽,花瓣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等,幼儿会很欣喜地把看到的东西告诉老师和同伴。

2、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作画中不受示范的约束,幼儿有充分。大胆想象的自由,使创造性思维发展很快。如看到一个圆形,他们能把它想象成30种以上的东西,思维非常活跃。在参加全国双龙杯书画大赛中,《我和风爷爷捉迷藏》《秋天的信》、《太空幼儿园》等作品充满想象力和童趣,获得二银一铜的好成绩。

3、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性增强,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教学实验,采用新的教法后,以幼儿为活动主体,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不限制幼儿的作画方法和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功趣,使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4、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个性得到发展

采用新教法,使幼儿作品不受到约束,没有对与不对,好与不好之分,教师正面鼓励幼儿,肯定他们的作品,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原绘画能力较差的幼儿不但能大胆作画,且绘画技能也迅速提高了,"老师,我不会画"的现象再也不存在了。

另外,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幼儿提不同的要求,且用多样性的表现手法、材料和工具,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作画方式和内容,促使每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

5、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学实践中,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评价作品,使幼儿在这些主动学习过程中,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幼儿就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见解,并且有"自造新词"现象,表现了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在幼儿言语发展上的体现。

6、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表现能力。

实施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后,使幼儿充分体验、感受到事物的美。幼儿在美的事物的刺激下,自觉参与美术技能学习,主动去表现美,提高了幼儿美术技能和表现能力,更好地完成了美术教育的任务。

六、几点体会:

经过为期一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事实证明,新教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也同时深深体会到:

1、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的重要性:

从新的教法实施情况来看,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占重要位置,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要起到充分引导作用,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这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和教学效果。

2、教学实践探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实践探索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而且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密切的组合,同时也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并且经过实践的辛苦探索,培养了教师的刻苦耐劳精神和良好师德的形成。

3、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要向幼儿园教师、家长宣传美术教育的任务,正确认识绘画教育的作用,纠正重技 难,持之以恒,对新的教学方法作继续探索能传授观念,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使之为幼儿绘画教学改革揭开崭新班幼儿绘画教学教法取得家园一致性,达到 的一页,并成为促使幼儿更符合新世纪需要最佳效果。的儿童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存在的问题:

(1)在实践探索中,教学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不够。影响了有些活动(如画音乐、画心情等)开展后的效果。

(2)没有在全园展开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的实践成果还不够显著。

(3)理论指导水平不够和实践中师资的的不够,还有待于解决。

总之,克眼"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困难,持之以恒,对新的教学方法作继续探索和研究,使之为幼儿绘画教学改革揭开崭新的一页,并成为促使幼儿更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儿童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上一篇:浅谈开放姓幼儿绘画教学
下一篇:指导2~3岁的孩子学画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期思分享 时间: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