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劳动中训练技能

相关栏目:早教

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对孩子进行各种技能训练,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其实答案很明确:要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但在许多家庭中,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疼爱,不舍得让孩子参加适当的劳动锻炼,忽视了儿童只有直接参加劳动才能学会劳动这一道理。而只是醉心给孩子报名补习班,耗时费日,苦心陪读,最终使孩子无独立生存能力,并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毫无劳动意识不说,反而极端利己和自私。一些家长常说这样一句话:“他还小,等长大了,自然会多做的。”但真的如此吗?请看一位母亲的诉说:“那天晚饭后,我让孩子收拾一下饭桌,因为我身体很不舒服,他却冷淡地说:‘我又不是保姆。,然后便心安理得地回到他的卧室,拿起一本什么小说去看。我太宠他了,为了他我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可是在我需要照顾的时候,他却说出这种话,我该怎么办呢?”当问到她是否经常让孩子帮助做家务时,这位母亲伤心地说:“从来没有,到现在他整整十五岁了,那是我头一回让他帮助我……”

上面说的例子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个孩子不愿劳动的原因十分明显,但退一步讲,如果他真的做了,也可能笨手笨脚,不是摔了碗就是打烂盘子。

至于学校,由于只关心升学率,对孩子们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提高严重忽视,孩子们甚至没有参加劳动的机会。难怪素质教育的呼声日见高涨,到现在大学甚至将“劳动服务”列入必修课程,若从小就培养,也就不用等长大才费心教育了。因此,家庭要与学校配合,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把劳动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了。

1.自我服务

一般地说,儿童参加劳动越早,对他进行的劳动教育就会越有成效。孩子参加劳动的方式和限度决定于他的年龄特征和个人特点。对学前幼儿来说,首先面对的劳动就是自我服务性的日常劳动。

自己穿衣服。幼儿到一定年龄,就应要求他们自己穿戴衣帽。自己穿衣服可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一些动作的协调有一定的训练作用。穿上衣服之后,对正纽扣,检查鞋子的左右。在初期,穿什么衣服由家长为孩子准备,然后逐渐与孩子商量,最后完全由孩子自己选择。

自己走路。有许多孩子在不会走路时要求家长扶着走,但会走且能熟练走路了却缠着让大人抱。甚至自己摔倒了,趴在地上不起来要等大人去扶。自己走路可保持身体平衡,对发展腿部肌肉以及骨骼的生长都有一定好处。刚会走路的幼儿,每天让他们自己走一定长度的路是有好处的。对摔倒的孩子要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并用“你很勇敢”这样的话做暗示,孩子对处理自己造成的麻烦就会充满信心。

自己吃饭。孩子早期学习自己拿汤匙、筷子吃饭,对手部运动的平衡是极好的训练机会,而且手指的活动对孩子的发育也极有好处。可先给孩子提供一些容易夹住的块状食物(做饭时注意切成块状即可),逐步让孩子锻炼。孩子还会因自己夹食物吃的成功而产生自信心,当然这要随时予以鼓励。另一方面,孩子自己吃饭,可自然地控制饭量的多少,有的家长老担心孩子吃不饱,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消化不良。

自己洗脸和手。清理个人卫生也是自我服务性劳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鼓励孩子自己洗脸、洗手。每天饭前便后洗手,养成习惯。

自己洗衣服。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就要对孩子洗干净自己的衣服提出要求。当然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洗小毛巾,洗完脚后自己洗袜子,逐步发展到养成自己洗衣服的习惯。

自己收拾玩具。前文曾讲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也谈过应要求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玩完的玩具。这样做可对孩子责任心的形成有所帮助,另一方面也可训练孩子归类、处置事物的技能。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可以自行处理的事情,这时是对孩子施以自我服务劳动训练的好时机,家长切莫万事包办,丧失教育良机。

2.家庭日常生活劳动

家庭日常生活劳动是对孩子施行劳动教育的第一个学校。儿童学着为亲人做好事,帮助大人干活,并感到自己是具有一定责任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共同劳动的乐趣有助于儿童确信自己已成为一个对家庭有用的人,可让孩子在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合作精神。

清理居家环境。清理居家环境是每天都要做的一项家务。在孩子还小时,可在家长收拾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捡起掉在地上的废纸、小范围的扫扫地或拖拖地,这样可以训练孩子手臂的肌肉组织,也可逐步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习惯。有的孩子都快高中毕业了,他的房间还乱成一团,需要家长为其整理,这些都是没有从小教育的结果。如果家里养了花草或鱼等动物,则要提醒孩子浇水、换水,以形成其责任心,也为孩子观察动植物的生长习性创造了机会。

参与料理。一个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孩子的妈妈突然病得厉害,要孩子把在厨房烧开的水倒入水壶中。孩子拿起开水壶后发现瓦斯炉的火还在烧着,就顺势用壶里的水把火浇灭,导致瓦斯中毒。许多年轻人结婚后因不会做饭而困扰,这些属于人的基本生活技能,家长一定要注意。在你准备饭菜时,应有意地安排孩子参与,当然不必每顿饭都要孩子亲手去烧,但必要的劳动还是应该的,这耽误不了孩子多少学习时间,却能使孩子受益匪浅。如可把洗菜或拣菜的工作交给孩子,托孩子烧水或关掉煤气,看看烧菜的程序等,必要时让孩子动动手。

为家长分忧解劳。孩子如能学会照顾大人,为大人分忧,是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会体贴家长的孩子更容易与别人合作。在家务劳动中要充分体现孩子劳动并非是在分担家长劳动,而是孩子理应承担的生活责任,是自己的事。

当然,家务劳动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程,让孩子在承担家务中形成劳动观念,训练一定的技能,但也不可把家务全抛到孩子身上,这样就走到另一极端了。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3.学校日常劳动与公益劳动

家长应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使其承担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如保持教室和全校的整洁,照管室内植物,进行倒垃圾、擦黑板等值日活动。学校一般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出适当的活动安排。这些劳动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个人品质,如坚持性、顽强精神、主动性、勤勉、责任心等。

学校也可能会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性劳动,如清理附近环境的卫生死角、做义工等。在这些劳动中,孩子也可对劳动的意义增进认识,同时也是孩子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其中许多劳动技能的训练都可能被转移到以后的劳动技能上去。

上一篇:如何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
下一篇:热爱劳动帮助孩子塑造美好心灵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期思分享 时间: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