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对儿童利他行为的影响

相关栏目:早教

父母之所以劝告他们的孩子不要去交“坏”朋友,而且鼓励他们的孩子与那些品行良好的伙伴建立友谊,是因为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会模仿同伴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确实,儿童对其友谊愿意投入时间和情感。例如,一项问卷表明,有94%的儿童声称“我至少有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朋友”,92%的儿童声称“一旦我和某人交上了朋友,我就会长时间地保持这种朋友关系”,7%的儿童声称“我的朋友要比我的父母更了解我”,68%的儿童声称“我从朋友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比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多”,68%的儿童声称“和朋友在一起要比和父母在一起更加舒服”。

像父母和教师一样,同伴也能在助人、关心、慷慨等方面起示范作用。儿童看到同伴分送东西,表示同情,或者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学着做。当然,同伴的自私行为也会被模仿,尤其是在这种自私行为没有受到惩罚的情况下。

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关系与儿童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儿童和成人的关系中,成人被看作是很有力量的人,所以儿童必须服从成人的愿望。相比之下,儿童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在权力和状态等方面就显得比较平等,双方的关系涉及对等基础上的合作、分享和互惠。正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关系,影响着儿童对成人和同伴的利他行为的概念。例如,当儿童被问到他们为什么要帮助同伴时,他们的回答大多是同伴曾经帮助过他们(“他曾经帮我做过题目”),或者同伴是其最亲密的朋友(“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或者同伴讨人喜欢(“因为我喜欢他”),等等。相比之下,当儿童被问到他们为什么要帮助成人时,他们的回答大多涉及权威(“小孩要听大人的话,大人说什么,小孩就应该做什么”),或者惩罚(“顺从大人的要求,否则就会挨骂或挨打”),等等。

上一篇: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餐桌上将关心的事变成讨论话题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期思分享 时间: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