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知教育的意义与过程

相关栏目:早教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形成关于周围世界的态度和看法,这决定了其内心的感受和相应的行为反应。然而,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不合理的想法,或对事物抱偏颇的态度,心理学家称之为“非理性思维”。“非理性思维”必然会对个体正确处理问题产生消极影响,带来不良后果。很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意识到哪些想法或态度是“非理性”的。本节就将讨论这个问题,并提前避免这些非理性思维方式的教育建议。值得注意的是,一种不恰当的情绪或行为的背后往往潜伏着多个原因。当学生在解释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时,教师或家长要特别注意理解他的“言外之意”。这时也许就会发现,是几种非理性思维在同时起作用。一旦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以后解决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一、理性认知教育的意义 当前,虽然教育的基础地位正日渐受到重视,但是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许多消极的因素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客观条件来达到;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合理对待暂时无法改善的客观环境。学校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来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正确看待并自如应对各种环境。

对事物的认知方式的差异导致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学生对同一事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在一个班级中,两个学生同时在一次考试中失败了,其中一个学生能意识到这次失败只是对自己知识缺陷的检验,而认真地查缺补漏,因此,在下次考试中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另一个学生可能会认为失败是自己不聪明、能力不足的表现。智力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失败者,冉努力也没用,因此,对失败听之任之,放弃努力,在以后的考试中又连遭败绩。这一系列的失败又成为一种肯定他消极想法的信息,使他更坚信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这个学生就真的成了一个差生。

后一个学生的例子经常发生。先天条件、家庭环境、生活经历都相似的学生,最终发展成不同的人,推究其最初的原因,就是对事物的不同看法。

实际上,临床治疗研究发现,人类许多很严重的心理疾病,都是因为患者对事物的不合理认知引起的。

比如,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异常现象,患者经常被一种沮丧的心情困扰,对周围的人和事没有兴趣,沉浸于不能自拔的忧伤之中,病情严重者会有强烈的自杀倾向。据统计,80%的自杀都是源于抑郁。如此大的危害性是如何萌发的呢?其实抑郁产生于患者对失败的体验,无论失败是否真实,患者都会过分地夸大,认为它是一成不变或不可逆转的,并进一步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或缺陷,作了否定性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毫无价值。这种情况恶化,就可能导致自杀。

患癔想症的人总认为自己身体受到伤害,并坚信自己有病,把每一微小的不适感都当做是病症的表现。这种信念进而会增强他对不适感体验的敏感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他只满足于敏感所显示的证据,而不做任何努力验证他是否真的有病。

强迫症患者的典型特征也是把某一事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过分夸大,认为必须做些什么来制止这种后果的发生,而且为了彻底避免,就作出更多的努力。于是他总是反复地重复同一种动作或思考同一个问题,以表明他做出努力的程度,从而象征性地减轻他内心的焦虑。

这些症状都是长期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一旦不合理的思考方式被习惯化、自动化,要改变就会非常困难。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帮助那些懵懂的学生摆脱思维的误区,学会用更合理的方式去思考和看待事物。教育丁作是负担不起“不合格产品”的,培养理性认知能力尤其要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重视早期教育,而不是等到问题严重化后才开始想办法。

上一篇:如何帮助孩子解除害怕心理
下一篇:小学儿童情感的教育与培养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刘琦分享 时间: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