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孩子的心灵培育

相关栏目:幼教

不知是哪位名人说过: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或者其他什么什么家。这句话说得很对。生活中的确有些人似乎不能算是“人”,他们道德堕落、损人利己,有时高傲得眼睛不愿意瞥地球一眼,有时却卑污得趴在别人的脚下;为了一己私利,他们可以撒谎、行骗、偷盗,可以造谣、诽谤、诬陷人,还可以谋杀同类。这一类人肯定是从婴儿期就没有接受过好的道德教育,最终成了人群中的败类。

当然,一般来说婴儿是不可能形成具有抽象意义的道德观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婴儿期的道德教育就可以忽视,事实上,当孩子一降生,他便不断地用自己的感觉去感知一切,包括道德规范,并在日后逐渐形成自己的习惯和观点。除了善良、诚实,富有正义感等高尚情操之外,自尊、自立、热情开朗、慷慨大方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因素。为了孩子的将来,最好从婴儿期开始,注重孩子的培育,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检点自己的言行:婴儿最初并没有什么行为准则,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大人,父母成为他们的第一任导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父母应经常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致于让孩子从你身上学到不好的东西。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滔滔不绝地讲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但自己的行为却与此大相径庭,结果孩子并没有按“应该怎样”去做。中国有句俗语说—“言教不如身教”,这类父母就是完全忽视了身教。

家庭是婴儿的学习环境,如果当父母的整天互相埋怨,动不动扯着嗓门叫骂,缺乏理解、关心的融洽气氛,那么孩子将来不大容易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和通情达理的人。有些家庭喜欢玩这样的游戏,即当孩子长到十个月大左右,开始听懂简单的话时,父母一方爱命令孩子打另一方,如妈妈叫孩子“打爸爸”,当孩子打了之后,大人便陶醉在欢乐中,因为孩子能听懂话了。这本来确是值得高兴的,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现恐怕得不偿失,孩子可能养成以打人为乐的习惯,于是对人没礼貌,到处以自我为中心,一不高兴便又打又闹,弄得日后要想纠正得花大力气,有的可能还不可救药。所以对这种游戏应持根本否定的态度。

育儿

溺爱有损无益:大多数人认为第一个孩子即是世界上最迷人的玩物,而我国的独生子女,更是爱情的唯一结晶,父母未来的唯一希望,每一个都是“掌上明珠”。所以间题就不断出现了。最普遍和最严重的间题便是溺爱。

溺爱是什么呢?就是无原则的迁就和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一些母亲,不管孩子啥时候一闹,就抱着他,或者散步或者摇动,直到孩子满意不闹为止。这可能开始于孩子很小的时候,后来孩子几乎在所有醒着的时间里都烦躁不安地要求抱他摇他,而母亲就满足他。于是,孩子就更加变本加厉,一旦得不到这种满足就气急败坏,专横和坏脾气逐渐形成。溺爱还可使父母看不到孩子的缺点,明明孩子做得不对,却一味袒护,甚至还大加赞赏,“小皇帝”就是这样被惯坏的。

那么,怎样才能不溺爱呢?如果你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很早就把握分寸,做到既关心又不娇宠,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你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已有被溺爱的习惯,那么,对这个问题你觉察得越早,纠正也就越容易。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必须记住,从长远的利益看来,无理的要求和过分的依赖对孩子、父母和别人来说都是一件坏事。因此,你宁肯让他哭闹上一阵,也不要去顺从他,这样也许过上几次,那种专横的坏脾气就会逐渐改去。如果对能听懂话意的大婴儿,还应该跟他讲道理,说明这样做不对,无理哭闹是“不乖”,也许他并不能完全理解,但多数会慢慢地懂事起来的。

严厉也不是好办法:有些父母可能理性太强,对孩子的教育一开始就十分严格,他们可能在孩子出生前便制定了教育计划,以后就按部就班,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实施起来。

比如孩子应在某个钟点吃多少奶,在某个钟点睡觉,不能玩过一个钟头,甚至不能吸吮手指等,违者即是任性,是大逆不道,必定多加斥责。这样的教育是严格了,但是却完全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在这种教育下,多数孩子对人冷漠,常常郁郁寡欢,日后性格内向、孤僻,人格同样难以趋向完善。

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一种好的品德想让孩子们接受吸收,但不顾方式方法,那么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婴儿的德育应是“润物细无声”。首先你应该注意“时节”,如果孩子的发育还没达到某个程度,而你又采用了他还未能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其结果就必然是费力不讨好。其次你应该注意言传身教,如为了让孩子富有责任感,你不应该随便推卸责任;为了让孩子有礼貌,你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使用“谢谢”、“你好”、“再见”等词,并让他领略其中的内涵,为了让孩子热爱劳动,当孩子能够做点事情时,你可以教他做些把玩具从地上捡起来等事。总之,最好是把教育寓于生活之中,言传身教,让孩子在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有的父母可能因为工作较忙,平时很少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而在某个时候进行“突击性”教育,由于方法生硬,很少能够收到好的效果。有个父亲曾指责他的儿子懒,起床后连被子也不叠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儿子身上,原因是他的父母亲也没有叠被子的习惯。婴儿接受影响的能力并不低,只是在一定时间内他还没法模仿出来,到了一定时候,他会表现出来的。所以,当父母的应该用自己的高尚情操和良好教养去“滋润”孩子,而不是停留在口头空言上。

培养独立精神:前面谈婴儿睡眠时已经谈到让孩子从小独自睡觉有助于培养他的独立精神,而孩子的真正的独立精神的确立,还应该从多方面去培养。这种培养可以从孩子刚出生便开始,哪怕你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关怀孩子,也不妨有时让他独自躺在床上,观察周围的环境多当他大点后,称应该给他安排“自言自语”的时间;八九个月大时,他饿,自己拿奶瓶吃奶,虽然拿得不好,也应该因势利导让他自己学会掌握。不久他又要拿勺子,你也可以尽可能顺水推舟,教他怎样使用。有些父母一见刚学步的婴儿摔交,便大惊小怪把他抱起来,心肝宝贝地疼上一阵,其实这是不足为训的。要知道这种做法重复几次后,孩子一摔倒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因为他在等着你去把他抱起来。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孩子并没摔坏,就不要立即将他抱起,而是鼓励他自己爬起来。

这样,他将学会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独立精神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一本外国书籍在讲到这个间题时说:“当儿童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时,即使是低效率的、迟缓的,也绝对不要给予帮助。凡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操作。”这条原则应该在婴儿期就开始贯彻,相信他以后将从中获益不浅。

上一篇:行为能力的训练
下一篇:了解婴儿的发育过程

扩展阅读: 育儿 玩具 独生子女 学步 吮手指 睡眠 婴儿期 婴儿 奶瓶 吸吮手指 发育 烦躁 孩子的教育 教育孩子 烦躁不安

来源:宝妈分享 时间: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