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几种方法

相关栏目:幼儿园

1.学生课前说课

利用新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将前一节课的知识有重点地系统地总结、归纳、讲述出来。这样便一改以往教师一味提问,学生被动回答的枯燥模式,师生角色易位,学生主动地参与设计,教师注意聆听,稍加指导,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归纳、总结等诸方面的能力。

2.教师巧妙设疑

在学生的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占首要地位,实践证明,恰到好处的设疑是激活思维的良好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提问,巧妙设疑,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首先,注重挖掘思维的深度。学生中往往思维没有深度,据此,教师应恰当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深入思考。例如,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开始?这种问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思维的深度。其次,注重拓展思维的广度。学生思维往往狭隘单一,教师应根据内容去分解、组合,前后对比,恰当设疑,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如讲日本明治维新时提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亦步亦趋地仿效日本进行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类似问题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横跨中外、纵览古今,极大地拓宽了同学的思维空间,使同学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深更透。再次,注重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例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设计论题“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在华投资、租借土地与当今外商在中国投资、租赁土地有何不同”。这一今昔对比的论题,一下触到学生头脑中的敏感点,迅速检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再创造,最后经过争辩,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正确结论。此类论题的讨论,使学生懂历史、知现在、看未来,增强了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当小老师

中师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从师素质。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较简单的章节或一节课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自编教案,自己上课,教师指导,学生评课。这一活动,面向全体,抽签决定。通过学生自己登台讲课,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等综合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4.学生课后小结

我们常常在新课讲完后由学生将所学知识理出头绪,融会贯通地加以总结。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实有所提高。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但要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必须延伸课堂教学,利用广阔的空间,结合学科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如定期举办“说历史,讲评书”大赛,涌现出一批出色的评书演播员;让学生自制历史投影片、立体挂图等教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坚持革命传统教育,走出去参观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请来老前辈讲历史、讲传统,使学生从中受教育,并组织演讲会,使学生有感而发。此外,还常规性地开办历史专题展览。如“香港百年展”,由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并充当解说员;结合升旗仪式向全校师生进行“本周历史教育”;办历史手抄报;中华72伟人介绍;专题系列讲座等等。

上一篇:最适合孩子成长为天才的好学校应该是这样的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的学法指导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依依儿分享 时间: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