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注射乙肝疫苗无效

相关栏目:疫苗

据北京市统计,新生儿期间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达92. 8%的儿童,6岁以下的乙肝带毒率减至0.41%,比1988至1990年下降87.94%。由此可见乙肝疫苗的确是儿童防乙肝的“保护神”。然而,有的人注射了乙肝疫苗后却没有产生预期效果,是什么原因呢?所谓注射乙肝疫苗无效是指全程三针后抽血检测抗-HBs(乙肝表面抗体)仍为阴性者。无效的原因一般与疫苗的质量、接种因素、个体免疫状态及低水平的乙肝病毒感染有关。不正确使用疫苗往往无效。正规乙肝疫苗注射间隔为0月(首针时为0月),首针后1个月和6个月共注射3针。一般儿童或易感者,每针均用10微克即足够。但母亲如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或HBsAg和e抗原( HBeAg)两者阳性,所生新生儿,接种剂量就增加为每针30微克。此外,接种部位应注射在上臂三角肌肌肉。如果部位不当,剂量不足,注射间隔时间不准等均可能造成疫苗注射后无效。由于新生儿及小儿的脂肪层比较厚,如把乙肝疫苗注射到脂肪层里,或选用臀部肌注,均可降低其作用。最近发现低水平的乙肝病毒感染的人,虽注射乙肝疫苗,往往无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报道的注射乙肝疫苗者不产生抗- HBs的15例中,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有6例HBV - DNA为阳性,用更敏感的试剂盒测e抗原,其中3例HBeAg阳性。结果提示常规方法漏检的低水平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是造成乙肝疫苗免疫后不产生抗- HBs的原因之一。新生儿和儿童的乙肝疫苗注射后有效率比成人高,在成人中超过80%有效,而新生儿和儿童超过90%。总之,即使正确使用乙肝疫苗,仍有可能有10%左右的接种者不产生免疫力。

对注射乙肝疫苗后无效者怎么办?可以再测HBV - DNA (PCR),如为阳性,则可能是低水平乙肝病毒感染,注射疫苗会无效,如为阴性者可在最后一针六个月至一年后再注射一针乙肝疫苗(10微克)。这样,其中的大多数人均可获得免疫力(出现抗- HBs阳性)。过去认为有了免疫力后可维持3~5年,到期如抗- HBs阴性,再进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就能较为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上一篇:正在积极研制中的抗过敏疫苗
下一篇:预防接种过程中的问与答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九流分享 时间: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