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听妈妈或听奶奶

相关栏目:婆媳关系

○隔代教育是无奈之举

郑州市民刘女士和丈夫属于双职工,每天一日三餐都跟打仗似的,迫于激烈的生存竞争,不得不将8岁的儿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少了后顾之忧,刘女士工作起来轻松多了,不过,她很快发现,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爷爷、奶奶时间充裕,也喜欢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但是对孩子疼爱到了溺爱的程度。孩子在自己面前还很听话,在爷爷奶奶家里,变得任性、娇气,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她担心长期下去,孩子会脱离自己的管束,完全沉迷于爷爷奶奶对他无原则的迁就和忍让中。

张先生也有这样的顾虑,他发现,跟爷爷奶奶生活后,6岁的孩子性格方面有了很多变化,比如说,过去孩子成天“驴踢马跳”,吵吵闹闹,可是,最近两年住在祖父母家里,孩子乖巧、听话了很多。

张先生说,其实,如果不是有特殊原因,他们都愿意自己单独带孩子,毕竟“隔代教育”不能代替“亲子教育”。但是,现在爷爷、奶奶扛起孩子教育重任,他在感激之余也觉得无奈,爷爷、奶奶身体不好,阻止孩子跑跳,他可以理解,但是,孩子的天性被剥夺了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害怕孩子变成“两面派”

崔先生很孝顺父母,祖孙三代一直和和美美。可是,最近几个月,他好几次为孩子跟自己的父母闹摩擦,他知道爷爷、奶奶的本意都是为孩子好,但是,他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跟自己唱反调。比如他说:“儿子别穿鞋上床,看把奶奶的被子都踩脏了,奶奶洗被子多累呀。”奶奶准会说:“没关系,让孩子踩吧,踩脏了再洗。”

午饭时,家里做了红焖大虾,说好一人两只。奶奶一句“我不爱吃”,硬是把自己的一份儿夹到孩子碗里。再比如,儿子吃水果时,崔先生说:“儿子来,围上个手绢,要不把衣服弄脏多难看。”奶奶准会说:“没事呀,不围就不围吧。”

长此以往,儿子渐渐地悟出,在奶奶家里,做什么事情由奶奶说了算,跟在自己家里不一样,可以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奶奶家与在自己家有着不同的处世哲学。

崔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上海焦点贝贝郑州早教中心的席晓冬说,孩子对一切都处在学习、模仿阶段,通过接触的事情逐渐建立对事情过程的判断。如果,现在父母、爷爷、奶奶带给孩子一个前后矛盾、混乱无序的世界,就很难形成孩子坚定、明晰的性格,将来处理问题也会随波逐流,没有主见。

○“隔代亲”对孩子教育不利

郑州市职业教研室的胡利民认为,对孩子的一生来讲,小学是个人品质、性格形成的,如果在这个阶段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与父母沟通交流、培养感情的机会,任凭“隔代亲”特殊的宠爱泛滥,就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造成很不利的负面影响。

老年人对隔辈的孙子容易溺爱、迁就,特别是面对独生子女,担心万一有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老年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会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

很多老人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诸多儿童心理咨询显示,隔代抚养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社交恐惧症、性格怪异化、心理脆弱化等。

○老人带孩子,心情好

退休教师孙老先生说,中国的老年人到离退休时,一般身体还是很硬朗的。有个孙子在身边,既支持儿女工作,也能排遣失落和孤寂,给空巢家庭带来欢乐。这是个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事。

而且,老年人是过来人,抚养、教育孩子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经验不足,对孩子也耐心细致,照顾周到。

由于没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父母们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巨大的年轻父母要平和得多,比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老人历尽沧桑后的返璞归真,自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乐,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

记者感想

祖辈、父辈多沟通

其实,教育孩子关键看思想观念是不是跟得上时代步伐,教育方法是不是科学。隔代抚养需要爷爷奶奶更新观念,也需要祖辈跟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尤其要注意现实针对性。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仅督促他们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上一篇:老经验带孙,遭儿媳罚“下岗”
下一篇:如何对待孩子与祖父母的关系?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易一柳分享 时间: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