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协助构音异常的幼儿

相关栏目:口吃

常听一些父母说,我的孩子说话不清楚,是不是舌头太大了?是不是要剪舌系带?长久以来的错误观念,造成许多人以为只要处理孩子的舌系带就可以修正孩子口齿不清的问题。其实幼儿口齿不清和舌系带是不是太紧没有太多的关系,反而和孩子口腔动作的协调性以及语音的灵敏度有很密切的关系。

在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因为他说的话还不够多,语音也不够纯熟而出现口齿不清、发音不清的现象,例如「蜘蛛」这个词汇并不是很常用,「ㄓ」音又很难发,许多孩子特别是四岁以前的孩子,在说「蜘蛛」时,常会说成「ㄐㄧ ㄓㄨ」或「ㄉㄨ ㄉㄨ」,但这些并不代表孩子有构音异常的问题。

一般而言,幼儿在三、四岁以后,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达到日常对话的程度,也可以用比较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所以,如果这时候仍有发音不清楚的现象,我们才会需要带孩子去做构音的矫正。换言之,四岁以前的幼儿有发音不清楚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他的语言纯熟度不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语言发展愈来愈成熟,构音的问题会自行修正。但是,如果到了四足岁以后,孩子仍有相常程度的发音不清时,就需要语言治疗师的帮忙了,而这一类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谓构音异常的孩子。

 

构音异常的几种类型

构音异常通常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一、舌根音化

这类孩子发音的特征就是把大部分的声母,例如ㄉ、ㄊ、ㄓ、ㄔ、ㄕ等用ㄍ、ㄎ来代替,像「弟弟」说成「ㄍㄧˋ ㄍㄧˋ」,「蛋塔」说成「干卡」。

二、舌前音化

这类构音异常的孩子常把大部份的音都用ㄉ、ㄊ来代替,例如「哥哥」说成「ㄉㄜ ㄉㄜ」,「公园」说成了「东园」,「裤子」则成了「兔子」。

三、不送气音化

在声母中有很多音是属于送气音,例如ㄆ、ㄏ、ㄊ、ㄎ、ㄑ、ㄕ、ㄘ、ㄔ、ㄒ……都是有气流的音,有些孩子在气流跟音的协调上出了问题,所以常把气流都省略掉,所以「婆婆」发成「伯伯」,「泡泡糖」变成「爆爆档」,这些都属于不送气的类型。

四、省略音化一些构音异常的个案在发音上会有把语音简单化的倾向,把某一个声母、韵母省略不发,例如「楼梯」变成「ㄡ ㄧ」,把ㄌ、ㄊ省略掉了;「弟弟」变成「ㄧˋ ㄧˋ」,ㄉ省略掉了。

五、其它语音错误

除了上述较常见的四种构音异常类型,有时也会有一些其它的异常情形,例如,有些孩子会用双唇音来代替很多的音,所以「飞机」变成「ㄅㄟ 机」、「不会」变成「不配」;也有些孩子会有语音添加的问题,像「不要」成了「不料」等等。

构音矫正的方法:

当孩子有口齿不清的问题时,应接受语言治疗师的构音矫正;常有人误会「构音矫正」是教孩子念注音符号,但事实并非如此,学习注音符号或参加正音训练,是无法改善孩子构音错误的问题的。当孩子有构音异常的情形时,语言治疗师将是孩子最佳的协助者,语言治疗师可以透过评量找出孩子错误的语音及语音错误的类型,再应用音韵历程分析及构音矫正的方法,将错误音做矫正,帮助孩子改善构音异常的问题。

在构音矫正过程中,治疗师会分成几个步骤来进行,(以舌前音化之类型为例,孩子把ㄎ发成ㄉ音,而治疗师要矫正『ㄎ』的发音),治疗师会采取的治疗步骤如下:

一、把目标音(ㄎ)诱发出来:

要诱发孩子发出ㄎ的音,可以透过一些游戏来引导,像玩咳嗽的声音,或要孩子跟我们一起发出「ㄎㄎㄎㄎ」的气音游戏。把音发对,是构音矫正的第一个步骤。

二、词的练习:

当孩子能发出正确的目标音(ㄎ)后,即可进入词的练习。ㄎ有许多词,例如裤子、蝌蚪、上课、快乐、筷子、开门…..多让孩子做不同含有ㄎ音的词的练习,帮助孩子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强正确的发音。

三、把句子中的目标音(ㄎ)说对:

当孩子也能发对词汇中的ㄎ音时,就可以把词结合成句子来练习,例如,「哥哥有新裤子很快乐」。

四、在短文中把目标音(ㄎ)说对:我们可以把很多包含ㄎ音的词组合成短文或编成故事,例如:「凯凯是一个爱哭的小孩,有一天他又哭了,因为他上课要迟到了,可是却发现他的裤子破了…..」既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联想力,也可以练习在更长的叙述中把音发对。

五、类化训练:

有些孩子也许能在语言治疗室中把ㄎ音从单音到词到短文都说得正确,但并不代表孩子在日常说话中也能把音说对,所以语言治疗在最后必须进入类化的练习。所谓类化就是让孩子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把音说对,这个阶段就必须走出治疗室,由老师、家长在平日课堂及生活中让孩子有经常练习的机会。

*老师如何在课程中协助构音异常的学生*

通常,类化是所有构音治疗中最困难也最重要的部份,可是,绝大部份的老师都认为,在正常教学中要面对全班数十个学生,实在难以兼顾某一个孩子的发音问题。对于这样的困扰,我们建议老师们不妨运用下列的方法来帮助构音异常的学生:

一、如果孩子正在接受语言治疗的构音矫正,请老师配合做构音的类化练习。例如孩子正在学ㄎ的音,老师可以利用下课的时候要孩子到跟前做五分钟ㄎ音的词、句子、短文练习,老师也可以运用各种情境让孩子有练习的机会,像拿起一杯开水问孩子:「这是什么?」诱发孩子说出「开水」,或问:「为什么要喝开水呢?」,诱发他说:「口渴」。

二、如果孩子并没有做语言矫正,请不要去矫正孩子的构音错误,因为老师的善意矫正,常常变成是要孩子在错误的音上多说几次,结果反而让孩子将错误的音又加强练习了几次。例如当孩子把ㄎ发成ㄊ,裤子变成兔子,老师若一再纠正,要求孩子多念几遍,让孩子在未经正确指导之下,又再把「兔子」加强了几次。所以在孩子尚未获得专业的构音矫正前,老师不宜急于矫正孩子的发音,以免弄巧成拙;面对尚未接受构音治疗的个案,老师应提供信息给家长,并做适当转介。

三、老师、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是最密切的,所以老师应该扮演良好的转介者的角色,如果孩子已满四足岁,却仍旧有发音错误的情形时,老师应尽早协助家长寻找相关的医疗资源,告诉家长到哪里去做进一步的语言构音的评估。

四、老师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重要的支持者。因为构音矫正或语言治疗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可能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也许三个月、也许半年,许多父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可能便因忙碌而放弃;也可能因为要求短期见效,而放弃需要耐心练习的构音矫正。这时支持者的角色便很重要,一方面推动家长继续带孩子到医院接受适当的矫正,一方面则协助孩子在教室里做发音的练习和类化。

正确的治疗,字正腔圆不是梦

功能性构音异常的矫正效果是相当好的,因为这一类孩子的构音问题多是功能性的,没有器官上的问题,所以只要经过语言治疗师正确的矫正,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帮助孩子做类化的练习,大部份的孩子都可以把错误的音矫正过来,所以对于功能性构音异常的孩子,如果能够尽早做适当的转介治疗,并配合在日常活动中做类化的训练,都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字正腔圆的能力。

转自《中国语言障碍网》

上一篇:言语与语言发育障碍的定义
下一篇:不会说还是不肯说--婴幼儿气质与语言发展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灸舞分享 时间: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