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家庭护理

相关栏目:哺乳期 相关内容: 护理 脑膜炎 小儿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为主的临床表现,伴有脑脊液的化脓性改变。多见于婴幼儿。重症病例死亡率高,后遗症严重。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

◆大肠杆菌脑膜炎:多见于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易患。病菌主要来自母亲产道和婴儿肠道、脐部,患腹泻者更易发病,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于3个月至3岁小儿,秋季多发。多数起病急,突然高热,呕吐,惊厥。部分起病较缓,先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史,数日或1~2周后才出现脑膜炎症,偶可伴见皮疹。

◆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发病率较高,仅次于流脑,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常于冬春季节继发于呼吸道炎症、败血症或颅脑外伤等,早期颈项强直不明显,病程可迁延或反复发作。

可并发硬膜下积液或积脓、脑脓肿、脑积水等,一般病情较重。

◆葡萄球菌脑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发生于夏季。常有脐炎、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前驱感染史,可同时伴有肺炎、肺脓肿、肝脓肿、骨髓炎等化脓性病灶。病程中可出现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和脓疱等皮损。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及3个月以下婴儿临床表现极不典型。体温可高可低,甚至体温不升,常有拒食、吐乳、嗜睡、易惊、尖叫、惊厥、面色青灰、前囟饱满或隆起等,脑膜刺激征出现较晚。

◆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发热、呕吐、烦躁、易激惹、惊厥、精神萎靡、嗜睡或昏迷。

颈项强直,前囟膨隆,出现脑膜刺激征。

◆2岁以上小儿症状及体征渐趋典型,除头痛外,还有背痛、关节肌肉疼痛等主诉,脑膜刺激征明显。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

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可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症处理:退热、镇静、脱水、抗休克。

预防和积极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对昏迷患儿宜勤翻身,多拍背,吸痰。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能进食者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留有后遗症者,应予功能恢复训练。早期治疗,治疗得当,可获痊愈;如延误治疗,预后不良,或留有后遗症。对于15岁以下儿童,可接种流脑疫苗,对预防流脑有一定作用,免疫有效期为1年。

上一篇:小儿结核病的家庭护理
下一篇:小儿麻痹症的家庭护理

扩展阅读: 早产 护理 新生儿 疫苗 翻身 训练 早产儿 婴幼儿 发热 荨麻疹 幼儿 脐炎 麻疹 流感 肺炎 婴儿 惊厥 腹泻 背痛 脑炎 脑膜炎 猩红热 头痛 呕吐 骨髓炎 蜂窝组织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流脑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烦躁 休克 婴幼 小儿 流脑疫苗 生儿 脑膜刺激征 脱水

来源:宝妈分享 时间: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