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抽动障碍

相关栏目:宝宝健康

【定义】

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一过性抽动障碍、抽动症或习惯性痉挛,是指表现有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可以仅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也可以两者相继出现,病程在一年之内。短暂性抽动障碍是抽动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最轻的一型。

【病因】

短暂性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明确,致病因素较多,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 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庭聚集性,患儿家庭成员中患抽动障碍着较为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器质性因素 围产期损害,如产伤、窒息等因素可能与本病有关。

3、躯体因素 起始往往由于局部激惹而产生抽动。如眼结膜炎或倒睫刺激引起眨眼;或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疾病原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

4、社会心理因素 儿童由于家庭生活事件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婚、亲人死亡、学习负担过重等影响,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5、药源性因素 某些药物如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等,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抽动副作用。

【临床表现】

本病首发症状大多数为简单运动性抽动,一般以眼、面肌抽动为多见;少数病人的首发症状是简单发声性抽动,如清嗓子声、干咳声等。抽动形成多种多样,但以头面部的简单运动性抽动最常见。常见表现为反复眨眼、皱眉、皱额、咬唇、张口、撅嘴、摇头、点头、扭颈、耸肩、嗅鼻、清嗓子等。抽动发生时常有突然、快速、刻板重复交替出现的特点。抽动往往无目的性,意识清楚,可以自由控制,动作范围较小。抽动部位多局限于某一组肌肉,也可以是两组以上的多部位肌肉发生抽动。抽动症状此起彼伏,部位多变。在数周或数月内抽动症状波动或部位转移,可向颈部、躯干或上下肢发展。抽动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一,通常对患儿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无明显影响。多见于内向、怕羞、胆小、遇事敏感、不合群的儿童,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后就容易产生这类抽动症状。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

在短暂性抽动障碍中,抽动可能仅局限于某一部位肌群收缩,即仅累及一组肌肉的简单抽动,表现为一种短暂、孤立的急跳状运动,或一种简单、无意义、不连续的发声,诸如眨眼、摇头、嗅鼻、清喉声等,这种反复地单一抽动只是在他人看起来有点别扭,自己觉得有点不自然,往往把这种既局限于某一组肌肉的简单抽动称为习惯性抽动或习惯性抽搐。认为其是由于不良习惯、精神因素或模仿他人等原因所造成的。发病前常有某些诱因,如眼结膜炎、倒睫、咽炎、鼻炎等,以后出现眨眼或咳嗽清嗓子的声音。也可以因衣着不适、皮肤发痒等促发,成为一种保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久而久之就固定下来。在一定的时间里,大多数习惯性抽动通常可以自然缓解,仅有部分人持续时间比较长,还有少部分病人发展成一个以上部位肌群的抽动。

【诊断】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关于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1、通常多在儿童或少年期起病。

2、有不自主、重复、快速、无目的单一或多部位肌群抽动,或单一的。抽动可能受意志克服数分钟或数小时。

3、抽动症状一天内出现多次,天天如此,至少持续两周,但不超过一年。

4、排除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性发作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关于暂时性抽动障碍的诊断标

准如下:

1、一种或多种运动性和(或)发声性抽动,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性的、非节律性的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

2、每天发作多次,持续至少4周,但不超过一年。

3、上述症状引起明显不安,影响社交、就业等领域的活动。

4、发病于18岁前。

5、上述症状不是又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亨廷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后脑炎)引起。

6、不符合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或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

【治疗】

本症一般愈后良好,大多数可自行好转。对于抽动症状程度轻、干扰损害少者无需特殊治疗。抽动症状比较明显者可给予药物治疗,如口服小剂量氟哌啶醇或泰必利等。同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培养和维护患儿的身心健康,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以及其他过重的精神负担,以利于病情康复。

上一篇:你知道重度和极度失调儿童的特征吗
下一篇:岁男孩不堪学习重负患抽动症 挤眉弄眼成习惯

扩展阅读:

来源:宝宝妈妈九思分享 时间:07.27